加硫鞋

「第一是舒適,然後第二跟第三,還是舒適再舒適.」

做鞋子已經超過四十年的老師傅,佈滿紋理的手專注在作業台前,默默低頭工作的身影,彷彿正在說這句話。

如果第一次跟著小花(花見小路的夥伴們對自己的自稱)來到師傅的工作房,你可能會發現,機台規律的運作聲此起彼落,一疊疊白淨如麵粉的橡膠原料正放在角落,從日本帶回的花布經過黏貼,變得更硬挺、堅固,成為適合作為鞋子的布料,師傅們的手此起彼落:可能正在裁剪一雙鞋需要的花布、車縫鞋子表面的布紋、定型、仔細上膠,也可能準備把一車車的半成品送入加硫箱;繁複的程序,讓一雙鞋從原本的平面變為立體,也緩緩替鞋子注入生命。

「在全日本,這樣的製法,可能只剩下兩三家老字號公司有在製作。」

所謂的製法,就是在指「加硫鞋」製法;什麼是加硫鞋呢?最常見的,就是腦海印象中的帆布鞋。

帆布鞋這樣的鞋款,最早可能從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推出了。戰亂時期,物資貧乏,當時的人們以「橡膠」加「帆布」的組合,製作出一雙雙的鞋子,沒有想到卻因為輕便、耐穿、平價,引起了風潮。

橡膠原有的耐磨、柔軟特性,增加了鞋子的包覆力,而經過「硫化加溫」後,使橡膠原本柔軟的特性,就變得堅固、定型、不易破壞,定型完的橡膠,即使一個大男人雙手用盡全力拔,也無法使之變形。從此,帆布鞋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常見物品,「橡膠」加「帆布」也成為百年不變的經典配方。

只是,為什麼到了現在,在全日本的加硫製法,卻只剩下兩三家公司在製作呢?

其實可以把加硫鞋的製法,想像成繁複的巨型手工業;每一個步驟都仰賴大量、有經驗的人力,特別在鞋子從平面的布料固定成立體的過程,只用機器是不行的,需要師傅們親自用雙手去拉、調整、固定;才能夠打量出最適合東方人的鞋型。

在加硫鞋的製法裡,沒有一體成形的便捷道路、沒有快速車縫就結束的固定方式,而是一道道的手工堆積出來的,每經過一道工序,就替這雙鞋多加了一層堅固的保障。

因為製造的成本高,自然而然地外移到別的國家,市場上也出現了許多良莠不齊的商品。

「一定要耐穿,人客穿了才安全。」

常常在小花跟師傅們討論鞋子的設計與製法時,只要師傅一說這句話,小花就知道師傅想表達的。

在討論鞋子的設計時,小花和師傅,就如同古都裡的新與舊,分別帶著創新的思維和傳統的製法,不是一昧的創新,也不是呆板地固守舊有;而是來在一起,相互在傳統的架構裡創造出新的可能,如同台南跟京都。

也正因為如此,花見小路的鞋在好看、特別的外表底下,都有一股樸質、實在的氣息,美麗的設計,在一雙已經做鞋四十年的雙手底下,變得更堅固長久。

花見小路.手製鞋 hanamikoji